上海到嘉峪关专线
现在时刻:

新闻中心

加强我国应急队伍建设的“良方”

来源:上海到嘉峪关专线 发布时间:2011-4-11 浏览次数:

应急队伍是我国整个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。长期以来,我国基层应急队伍不断发展,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但是,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众多疑难杂症亟待解决。为了更好的治疗这些疑难杂症,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海南省委主委施耀忠在今年两会上,提交了《关于加强我国应急队伍建设的建议》的提案,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。
    那么,他的建议为何受到各界关注?我国应急队伍究竟还存在哪些疑难杂症?他又开出了怎样的“良方”呢?针对这些问题,本报记者日前对施耀忠委员进行了专访。


问题多多
    “目前,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,但也应该看到,我国自然灾害多发,事故灾难深重,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,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,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正处于多发期。仅自然灾害一项,根据民政部的统计,2009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.8亿人次受灾,死亡和失踪1528人,直接经济损失2524亿元。”采访一开始,施耀忠便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应急物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。施耀忠指出,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我国应急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,而目前,我国应急队伍建设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。
    我国应急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,是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不够健全,专家没有全程参与决策咨询。施耀忠指出:“我参加过海南三亚绕城高速迎宾隧道塌方事故抢险救援工作,8名被困在塌方隧道中的施工人员64小时后成功获救。这其中,应急专家的科学决策咨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应急事件中,恰恰缺乏应急管理专家的参与,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应急管理专家队伍还不够健全。”施耀忠用他亲身经历的案例向记者分析指出。“对于我国应急队伍建设来讲,存在的第二大问题便是应急专业救援队伍不够齐全,应急能力与应急需要不相适应。”施耀忠指出,以四川泸州的矿山应急队伍建设为例,该市现有的两个矿山救护队,根本不能满足产煤县建制数量的要求。加之属于整合型建制管理,表面上看编配人数不少,基本满足编制要求,实际上紧密度差,管理相当松散,战斗力弱,部分队员分散驻矿担任监管工作,集中训练少,业务素质不高。如:泸县救护小队由消防队员兼任,由于井下作业十分辛苦,安全风险性大,队员既不愿意,更不会从事矿井救护工作,加之平时缺少训练,也不敢强行安排入井救援。 上海到嘉峪关专线
    此外,施耀忠告诉记者,基层应急队伍没有完全覆盖至街道、社区和乡镇、村,应急反应速度过慢;应急志愿者队伍数量少,应急能力太弱;应急信息员队伍不够完善,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时效较差;应急研究专家学者队伍数量少,专业涵盖不全面等等问题,都是我国应急队伍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    据记者最新了解,这些问题目前都已汇总成《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提案》由全国政协提交到了国务院办公厅。